2许多人认为,在航行规则中,一艘船会像十字路口的汽车一样,自动拥有“通行权”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据2026上海国际水上运动展官网小编了解到:在海洋中,规则并非简单地赋予某一方优先权,而是界定了两种角色:“让路船”和“直行船”。
“让路船”必须采取行动,改变航向或速度,以避免碰撞;而“直行船”则应保持航向和速度稳定,以便让路船能够预测其动向并安全避让。然而,“直行”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,也不代表拥有水域的控制权。这是一种责任,而非特权。

事实上,如果让路船未能及时采取行动,碰撞风险增大,直行船也必须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。而在某些情况下,甚至根本不存在“直行船”。例如,当两艘机动船迎面驶来时,双方都是“让路船”,都必须改变航向以避免相撞。此时,没有任何一方拥有所谓的“通行权”。
这些是国际海事组织(IMO)制定的《国际海上避碰规则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。然而,显而易见的是,船只与冲浪板并不处于对等地位,而这一点彻底改变了规则的应用逻辑。
冲浪区的船只
常识是所有规则、指南和法律的基础。与机动船或渔船相比,冲浪者或游泳者的机动性更差,也更为脆弱。因此,在靠近岸边的区域,尤其是在有游泳者或非机动水上交通工具(如皮划艇、独木舟、桨板、冲浪板、划艇)出没的水域,机动船只的航行会受到严格限制,包括禁航区、禁止行为等规定。
同样,非机动风帆类船只(如小帆船、双体船、风筝冲浪板、帆板、翼板等)在面对游泳者、冲浪者及其他非机动水上交通工具时,也需遵守类似的避让规则。即便是同为非机动风帆类的水上运动,比如风筝冲浪和帆板冲浪之间,也存在通行优先权的划分。原因很简单:船只和帆板更容易改变航向,从而有效避免碰撞。这听起来是常识,对吧?理应如此,但现实却并非总是如此。

2025年9月,一名男子驾驶高速船只闯入下特雷斯尔斯(Lower Trestles)冲浪区,当时正值人流高峰。冲浪者们不得不拼命划水逃生,以避免被这艘机动船只撞上。这一行为显然违反了当地的航行法规,也为水上安全敲响了警钟。
在水上运动日益普及的今天,了解并遵守航行规则,不仅是对他人安全的尊重,更是对自然水域的共同守护。无论是驾驶船只还是驾驭冲浪板,每一个参与者都应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与法律常识,让海洋成为共享而非争夺的空间。让我们一起在明年春天2026年3月29-31日,相约上海世博展览馆,与官网小编一起畅游2026上海国际水上运动展!